为健全首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北京市司法局制定并实施《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旨在全面提升城乡法律服务水平,促进服务资源公平配置。
一、优化服务资源配置
推动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,实现街道(乡镇)公共法律服务站全覆盖,并鼓励律师事务所、法律服务所向远郊区县布局。建立法律服务资源动态调配机制,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供需精准对接,减少城乡差距。
二、强化特殊群体保障
重点加强对老年人、残疾人、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,简化申请流程,扩大服务范围。推行‘上门服务’和‘在线咨询’相结合模式,确保法律服务触手可及。
三、创新服务方式
大力发展‘互联网+公共法律服务’,完善12348热线和线上平台功能,提供24小时智能法律咨询。推广远程视频服务,解决偏远地区群众‘找律师难’问题,提升服务效率。
四、提升服务质量
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,开展常态化培训,提升基层法律工作者专业能力。建立服务评价与反馈机制,引入第三方评估,确保服务规范、透明。
五、深化协同治理
推动司法行政与公安、法院、民政等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,形成公共法律服务合力。鼓励社会组织、志愿者参与服务供给,构建多元共治格局。
通过上述措施,北京市将逐步建成覆盖城乡、便捷高效、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与满意度。